第100章
關燈
小
中
大
治理黃河的事情其實已經做了一陣子了, 但是這年頭,真正治水的人才也就那幾個,何況, 一直以來,修築河堤這種事情, 一直以來都是各級官員上下其手的好機會, 像是之前訥爾蘇搞出了混凝土,一直就是用來修路, 修建城墻的,後來專門生產了一批出來修建河堤,結果那些官員直接將混凝土給倒賣了, 自個倒是吃得腦滿腸肥,河堤卻是在層層分包之下,許多地方幹脆變成了黃土包稻草, 決堤也就是在所難免的事情了。
可以說, 治河某種意義上來說, 是一件得罪人的差事, 弄個皇子過去,自然是為了鎮住那些要錢不要命的家夥。十四本身就有一股子莽勁,這事說不準也就讓他給做成了。
十四也明白這是得罪人的差事,不免跑去找胤禛抱怨,胤禛看了他一眼,冷淡地說道:“你倒是不想去治河,但是你想想看, 如今朝堂上,還有什麽差事能輪到你呢?”
十四很想說我能去帶兵,但是他終究不是什麽蠢貨, 這個時候,康熙肯讓皇子領兵才怪呢,因此,十四最終咬牙答應了下來,這事雖說是辛苦,但是要是做成了,也是極為出彩的事情。
胤禛實際上還是將十四給坑了,或者說是將十四跟老八他們放到了對立面上。老八這個人,看著溫文爾雅,實際上是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他那些黨羽,為了謀取私利,什麽亂七八糟的事情都做得出來,在河道上伸手的人裏頭,起碼有一半跟老八有關系,十四要麽跟老八繼續沆瀣一氣,要麽就得跟老八分道揚鑣。
他要是同流合汙,那就是自毀前程,康熙再如何,也不會讓這樣的兒子登臨高位,他要是跟老八掰掉了,這也算是一件好事。
十四可沒想到這麽多,他對於胤禩那邊的事情知道的其實不是很多,因此,領了差事之後,當下興沖沖地就開始準備起來。
老八那邊也沒提醒他的意思,等著十四掉坑裏頭回來求他呢。
十四這個差事,羨慕的人不少,看笑話的人也多。別的不說,跟十四差不多大的阿哥裏頭,十三雖說因為胤禛的求情,總算沒有被繼續關在養蜂夾道裏面,但是也被圈禁在府裏,逢年過節的時候,都沒有機會出來面聖。十五他們甚至都沒有能夠開府,至今還只能憋屈地住在宮裏。十五的福晉是太子妃的妹妹,十五跟太子又是兄弟,又是連襟,當初康熙指婚,主要是為了安撫瓜爾佳氏。這一家子因為胤礽的騷操作,雖說出了個太子妃,但是,在太子那裏,根本就沒什麽存在感,或者說,因為索額圖的緣故,胤礽對瓜爾佳氏一家子並未伸出橄欖枝。瓜爾佳氏又不是犯賤,他們家原本就是大族,原本當年被分過去統領漢軍旗,為此還取了個漢姓為石,後來又覆歸滿洲旗,可謂是八旗裏頭的實權人物。他們家能出太子妃,是自個底氣足,實力強。康熙當年給胤礽選了瓜爾佳氏做太子妃,那也真的是對胤礽一片慈心。
可惜的是,胤礽倒是抓了一手好牌,卻打得稀爛。別看瓜爾佳氏嫁過來的時候,娘家因為接連丁憂,正處於低谷,但是,家裏人才不絕,人脈也廣,不管是在漢軍旗,還是在滿洲旗,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力。何況,胤礽自個能做太子,是因為他是嫡子出身,他要是有點數,就該知道應該跟瓜爾佳氏這個太子妃好好相處,早點將嫡子生出來。偏偏他覺得瓜爾佳氏太裝,在宮裏頭名聲比自己還好,心裏頭便覺得膩味。畢竟,胤礽那時候是真性情,真性情的人是不會喜歡一個似乎一直將自己藏在一張面具後面的人的。在這一點上,反倒是胤褆看得清,哪怕是連續生了五朵金花,他依舊跟伊爾根覺羅氏不斷耕耘,最終生出了嫡子弘昱。可惜的是,伊爾根覺羅氏因為連續的生育,身體也出現了問題,弘昱還沒長大,伊爾根覺羅氏就過世了。胤褆這個嫡子但凡稍微來得早一點,情況都會不一樣,可惜的是,等到弘昱生出來的時候,胤祉,胤禛那邊嫡子都生出來了,這就讓人覺得胤褆就是沒有生出嫡長孫的命。
胤礽對太子妃一般,要不是康熙一直看重這個太子妃,太子妃再多的本事,也難以在宮中立足。說白了,在這個時代,女性沒有丈夫的支持,想要做什麽事情,那是真的不容易。便是一代女皇武則天,也有在感業寺困頓的時候,若是李治沒有想要借助武則天壓制世家,李治自個呢,身體方面也有些問題,在一些時候不得不依賴於武則天,武則天再多的能耐,再大的野心,也只能做一個深宮婦人。
太子妃費盡了心思,也就是生了個女兒,娘家那邊瞧著太子對自家女兒也就是這個樣子,他們犯賤才會幫著太子,難不成等著太子登基,之後給生了庶長子的李佳氏做嫁衣嗎?
所以,康熙給太子妃的妹妹接連賜婚,也是為了安撫瓜爾佳氏,分化瓜爾佳氏與太子之間的關系。十五呢,卻根本沒想過,瓜爾佳氏跟太子並非一體,因此,為了擔心大家覺得自己跟太子是一黨,幹脆對自己的福晉也比較疏遠。加上一個如今失寵,不是很省心的王嬪,十五福晉的日子其實也不算好過。
十五他們兄弟幾個雖說還能經常面聖,但是康熙就是將這些小兒子當做是沒什麽威脅的樂子,作為父慈子孝的道具而已,孩子大了,翅膀硬了就有自己的想法,怎麽辦,那就別讓他們有翅膀硬的機會就是了。因此,康熙如今根本沒有讓這些小兒子開府的意思,更別說差事了,頂多就是幫著跑腿,半點雞毛蒜皮的小事。
跟他們一對比,十四的這個差事就顯得很顯眼了,很多人忽視了這個差事是胤禛幫著求來的,覺得是康熙對十四另眼相看,加上老八他們在背後煽風點火,頓時,一群投機分子又跑去對著十四阿諛奉承起來。
胤禛對此當做是什麽都不知道,十四都這麽大人了,也該有點判斷能力了。胤禛又不是他的保姆,什麽都得想在前頭,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萬壽節將近,在江南那邊走訪了幾個月的弘暉也風塵仆仆回來了。
弘暉在跟胤禛深談了一番之後,就去了平郡王府拜見訥爾蘇。
弘暉不僅是去了江南,甚至,還沿著海岸線,乘坐海船南下,算是增加了不少的見識。
去過之後,弘暉就生出了無比的危機感。江南那邊,原本就是文風昌盛之地,以前的時候,大家的出路無非就是讀書科舉,就算是考不上,也能給人做賬房,做師爺幕僚清客,也是一條出路。
但是如今情況不一樣了,雖說這年頭還沒“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但是,西學顯然已經開始變得火熱起來。江南那邊原本手工業就很發達,很多人都意識到了技術的重要性。懂得一點西學的技術工人在江南那邊儼然變得搶手起來,民間也有許多讀書人開始學習西學。甚至,如今各種西學書籍也變得火熱起來,曾經被束之高閣的當年徐光啟等人翻譯的西學書籍被大量出版,一些懂得相應知識的傳教士也被熱捧,許多人願意花錢幫著這些傳教士興建教堂,還有一些開明的士人自個就跟著入了教,為的就是進一步學習先進的西學知識。
比起這些漢人,滿人就顯得後知後覺,原本朝廷在選拔人才的時候,對滿人偏向就很大,同樣是科舉,漢人跟滿人要麽就是考卷不同,要麽就是評價標準不同,滿人對於學習先進知識其實是沒什麽渴望的,他們還停留在從前的模式裏頭,而想要讓他們跟著積極上進,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漢人學了這些,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漢人中的許多精英分子本來也是不用為了生活的事情發愁的,他們若是參加科舉,未必能有什麽結果,甚至還有一定的風險,而學習西學,某種意義上來說,算是一種終南捷徑,朝廷如今也是需要技術官僚的,所以他們能夠潛心於此。而中下層的漢人呢,學習簡單的西學,他們就可以在作坊賺取更多得錢財,所以他們也有動力。而中下層的旗人呢,他們可沒這樣的出路,他們不能行商,不能去做工匠,而打仗什麽的,如今主力早就是綠營了,他們就是混日子而已。上層的旗人他們天生就有足夠的晉升渠道,到了一定的年齡,可以從侍衛還有其他一些官職做起,只要稍微運作一番,很容易就能升遷,所以,他們根本沒有必要去學習西學。
四書五經什麽的,對於弘暉來說,學不學的,其實大家差距不是很大,真正做官,看的不是你讀了多少書,而是別的東西。滿人的官員就算是連《詩經》都背不出來,並不妨礙他們繼續做統治者,漢人的官員就算是狀元,也照樣只能屈居旗人之下。但是數理化這種東西,很多都是關系到實際的,學明白了之後能夠做的事情很多,只怕用不了多少年,漢人就會發現,滿人乃至蒙古人的鐵騎也不過如此。那樣的話,還會有人繼續願意給滿人做奴才嗎?
越想弘暉越是心悸,越是茫然,除了在胤禛那裏說了自己的擔憂之外,弘暉還希望能夠在訥爾蘇這邊得到一個答案。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可以說, 治河某種意義上來說, 是一件得罪人的差事, 弄個皇子過去,自然是為了鎮住那些要錢不要命的家夥。十四本身就有一股子莽勁,這事說不準也就讓他給做成了。
十四也明白這是得罪人的差事,不免跑去找胤禛抱怨,胤禛看了他一眼,冷淡地說道:“你倒是不想去治河,但是你想想看, 如今朝堂上,還有什麽差事能輪到你呢?”
十四很想說我能去帶兵,但是他終究不是什麽蠢貨, 這個時候,康熙肯讓皇子領兵才怪呢,因此,十四最終咬牙答應了下來,這事雖說是辛苦,但是要是做成了,也是極為出彩的事情。
胤禛實際上還是將十四給坑了,或者說是將十四跟老八他們放到了對立面上。老八這個人,看著溫文爾雅,實際上是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他那些黨羽,為了謀取私利,什麽亂七八糟的事情都做得出來,在河道上伸手的人裏頭,起碼有一半跟老八有關系,十四要麽跟老八繼續沆瀣一氣,要麽就得跟老八分道揚鑣。
他要是同流合汙,那就是自毀前程,康熙再如何,也不會讓這樣的兒子登臨高位,他要是跟老八掰掉了,這也算是一件好事。
十四可沒想到這麽多,他對於胤禩那邊的事情知道的其實不是很多,因此,領了差事之後,當下興沖沖地就開始準備起來。
老八那邊也沒提醒他的意思,等著十四掉坑裏頭回來求他呢。
十四這個差事,羨慕的人不少,看笑話的人也多。別的不說,跟十四差不多大的阿哥裏頭,十三雖說因為胤禛的求情,總算沒有被繼續關在養蜂夾道裏面,但是也被圈禁在府裏,逢年過節的時候,都沒有機會出來面聖。十五他們甚至都沒有能夠開府,至今還只能憋屈地住在宮裏。十五的福晉是太子妃的妹妹,十五跟太子又是兄弟,又是連襟,當初康熙指婚,主要是為了安撫瓜爾佳氏。這一家子因為胤礽的騷操作,雖說出了個太子妃,但是,在太子那裏,根本就沒什麽存在感,或者說,因為索額圖的緣故,胤礽對瓜爾佳氏一家子並未伸出橄欖枝。瓜爾佳氏又不是犯賤,他們家原本就是大族,原本當年被分過去統領漢軍旗,為此還取了個漢姓為石,後來又覆歸滿洲旗,可謂是八旗裏頭的實權人物。他們家能出太子妃,是自個底氣足,實力強。康熙當年給胤礽選了瓜爾佳氏做太子妃,那也真的是對胤礽一片慈心。
可惜的是,胤礽倒是抓了一手好牌,卻打得稀爛。別看瓜爾佳氏嫁過來的時候,娘家因為接連丁憂,正處於低谷,但是,家裏人才不絕,人脈也廣,不管是在漢軍旗,還是在滿洲旗,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力。何況,胤礽自個能做太子,是因為他是嫡子出身,他要是有點數,就該知道應該跟瓜爾佳氏這個太子妃好好相處,早點將嫡子生出來。偏偏他覺得瓜爾佳氏太裝,在宮裏頭名聲比自己還好,心裏頭便覺得膩味。畢竟,胤礽那時候是真性情,真性情的人是不會喜歡一個似乎一直將自己藏在一張面具後面的人的。在這一點上,反倒是胤褆看得清,哪怕是連續生了五朵金花,他依舊跟伊爾根覺羅氏不斷耕耘,最終生出了嫡子弘昱。可惜的是,伊爾根覺羅氏因為連續的生育,身體也出現了問題,弘昱還沒長大,伊爾根覺羅氏就過世了。胤褆這個嫡子但凡稍微來得早一點,情況都會不一樣,可惜的是,等到弘昱生出來的時候,胤祉,胤禛那邊嫡子都生出來了,這就讓人覺得胤褆就是沒有生出嫡長孫的命。
胤礽對太子妃一般,要不是康熙一直看重這個太子妃,太子妃再多的本事,也難以在宮中立足。說白了,在這個時代,女性沒有丈夫的支持,想要做什麽事情,那是真的不容易。便是一代女皇武則天,也有在感業寺困頓的時候,若是李治沒有想要借助武則天壓制世家,李治自個呢,身體方面也有些問題,在一些時候不得不依賴於武則天,武則天再多的能耐,再大的野心,也只能做一個深宮婦人。
太子妃費盡了心思,也就是生了個女兒,娘家那邊瞧著太子對自家女兒也就是這個樣子,他們犯賤才會幫著太子,難不成等著太子登基,之後給生了庶長子的李佳氏做嫁衣嗎?
所以,康熙給太子妃的妹妹接連賜婚,也是為了安撫瓜爾佳氏,分化瓜爾佳氏與太子之間的關系。十五呢,卻根本沒想過,瓜爾佳氏跟太子並非一體,因此,為了擔心大家覺得自己跟太子是一黨,幹脆對自己的福晉也比較疏遠。加上一個如今失寵,不是很省心的王嬪,十五福晉的日子其實也不算好過。
十五他們兄弟幾個雖說還能經常面聖,但是康熙就是將這些小兒子當做是沒什麽威脅的樂子,作為父慈子孝的道具而已,孩子大了,翅膀硬了就有自己的想法,怎麽辦,那就別讓他們有翅膀硬的機會就是了。因此,康熙如今根本沒有讓這些小兒子開府的意思,更別說差事了,頂多就是幫著跑腿,半點雞毛蒜皮的小事。
跟他們一對比,十四的這個差事就顯得很顯眼了,很多人忽視了這個差事是胤禛幫著求來的,覺得是康熙對十四另眼相看,加上老八他們在背後煽風點火,頓時,一群投機分子又跑去對著十四阿諛奉承起來。
胤禛對此當做是什麽都不知道,十四都這麽大人了,也該有點判斷能力了。胤禛又不是他的保姆,什麽都得想在前頭,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萬壽節將近,在江南那邊走訪了幾個月的弘暉也風塵仆仆回來了。
弘暉在跟胤禛深談了一番之後,就去了平郡王府拜見訥爾蘇。
弘暉不僅是去了江南,甚至,還沿著海岸線,乘坐海船南下,算是增加了不少的見識。
去過之後,弘暉就生出了無比的危機感。江南那邊,原本就是文風昌盛之地,以前的時候,大家的出路無非就是讀書科舉,就算是考不上,也能給人做賬房,做師爺幕僚清客,也是一條出路。
但是如今情況不一樣了,雖說這年頭還沒“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但是,西學顯然已經開始變得火熱起來。江南那邊原本手工業就很發達,很多人都意識到了技術的重要性。懂得一點西學的技術工人在江南那邊儼然變得搶手起來,民間也有許多讀書人開始學習西學。甚至,如今各種西學書籍也變得火熱起來,曾經被束之高閣的當年徐光啟等人翻譯的西學書籍被大量出版,一些懂得相應知識的傳教士也被熱捧,許多人願意花錢幫著這些傳教士興建教堂,還有一些開明的士人自個就跟著入了教,為的就是進一步學習先進的西學知識。
比起這些漢人,滿人就顯得後知後覺,原本朝廷在選拔人才的時候,對滿人偏向就很大,同樣是科舉,漢人跟滿人要麽就是考卷不同,要麽就是評價標準不同,滿人對於學習先進知識其實是沒什麽渴望的,他們還停留在從前的模式裏頭,而想要讓他們跟著積極上進,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漢人學了這些,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漢人中的許多精英分子本來也是不用為了生活的事情發愁的,他們若是參加科舉,未必能有什麽結果,甚至還有一定的風險,而學習西學,某種意義上來說,算是一種終南捷徑,朝廷如今也是需要技術官僚的,所以他們能夠潛心於此。而中下層的漢人呢,學習簡單的西學,他們就可以在作坊賺取更多得錢財,所以他們也有動力。而中下層的旗人呢,他們可沒這樣的出路,他們不能行商,不能去做工匠,而打仗什麽的,如今主力早就是綠營了,他們就是混日子而已。上層的旗人他們天生就有足夠的晉升渠道,到了一定的年齡,可以從侍衛還有其他一些官職做起,只要稍微運作一番,很容易就能升遷,所以,他們根本沒有必要去學習西學。
四書五經什麽的,對於弘暉來說,學不學的,其實大家差距不是很大,真正做官,看的不是你讀了多少書,而是別的東西。滿人的官員就算是連《詩經》都背不出來,並不妨礙他們繼續做統治者,漢人的官員就算是狀元,也照樣只能屈居旗人之下。但是數理化這種東西,很多都是關系到實際的,學明白了之後能夠做的事情很多,只怕用不了多少年,漢人就會發現,滿人乃至蒙古人的鐵騎也不過如此。那樣的話,還會有人繼續願意給滿人做奴才嗎?
越想弘暉越是心悸,越是茫然,除了在胤禛那裏說了自己的擔憂之外,弘暉還希望能夠在訥爾蘇這邊得到一個答案。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